●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气温逐渐回暖,此时正是阳气生发、肝气旺盛的季节,不少人出现口眼干燥、咽喉干痛、皮肤干裂等“缺水”症状。但如果用补水保湿的方法也无法缓解不适,长期反复出现此类干燥感,可能就不是简单的“春燥”,而要警惕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
● 浙江省中医院风湿科主任中医师、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宋欣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专业解答。
1
什么是干燥综合征
宋欣伟介绍,干燥综合征是以外分泌腺损伤和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与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该病常以口干、眼干、疲劳、关节痛为主要表现,并可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病变。按照中医理论来讲,此病归属“燥痹”范畴,为感受燥热之邪,或湿寒内伏化燥,耗伤阴液,痹阻气血,脏腑官窍、皮肤筋骨失养所致的痹病。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气虚、阴亏为本,血瘀、燥热为标,病位涉及肺、脾、肝、肾、三焦等。
2
干燥综合征有哪些表现
宋欣伟指出,干燥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化,病情轻重差异大,典型表现是口、眼、呼吸道、消化道、阴道等黏膜分泌减少引起的局部症状,但高达2/3的患者伴随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以及系统损害,如累及呼吸系统则可出现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等;累及血液系统则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甚至淋巴瘤的发生;累及骨骼肌肉系统,则可出现关节疼痛、肌肉乏力等症状。此外,还可涉及皮肤、泌尿、消化、神经系统等,因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开始时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
宋欣伟提醒,此类疾病常有5个典型症状,大家平时应注意观察:
一、眼睛干涩,好像有沙粒,持续3个月以上;
二、口干,干的食物咽不下去;
三、容易疲劳;
四、睡眠质量差,容易失眠;
五、全身出现游走性的关节痛。
3
导致干燥综合征的原因
宋欣伟表示,目前干燥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感染、内分泌、遗传背景、免疫功能异常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在感染因素方面,EB病毒、丙肝病毒以及HIV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的感染均可能与此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比如新冠病毒感染后出现干燥综合征的患者也不在少数。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干燥综合征主要与肺、脾、肝、肾阴虚燥热有关。肺开窍于鼻,以喉为门户,如燥邪损及肺阴,燥胜则干,故见口咽鼻干、舌红少津等症。肺主皮毛,肺阴亏虚则皮干肤燥,而脾主运化,为精血津液生成之源,脾失健运则津液生成乏源,脾不升清,津不上承,则见口干、眼干等症。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若燥邪致肝血亏虚,则见眼干目涩,又主藏血,“津血同源”,津少则血枯,血行涩滞,日久则酿脓成瘀,瘀邪又可致病,闭阻经络,累及关节肌肉。肾主水,主宰周身津液的代谢,在液为唾,肾精不足,无以上承滋口,则口中干涩,主骨,其华在发,肾阴亏虚失于濡养,则见发枯齿脱。
宋欣伟指出,通常来说60岁以上老年人是干燥综合征的高发群体,发病率大约在3%—5%,以女性居多。但是近年来干燥综合征病患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这是因为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作息不规律,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人体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增加其患上干燥综合征等免疫相关疾病的风险。
4
干燥综合征如何治疗
宋欣伟介绍,我国干燥综合征患病率为0.33%~0.77%,目前该病尚无法完全根治,故常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开始时容易被忽略或轻视,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
宋欣伟提出,该病治疗虽不简单,但中医的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对干燥综合征治疗更具优势,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也表现出更好的临床疗效。最新的《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专家共识》将燥痹证型分为:阴虚津亏、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燥瘀互结、燥湿互结5个证型,分别建议以增液汤、生脉饮合沙参麦冬汤、一贯煎合青蒿鳖甲汤、活血润燥生津汤、乌梅丸类似方剂施治,但临床实际并不局限于此。临证时可根据患者个性化的证候特点、病位病性,从脏腑、三焦、气血津液、卫气营血、六经等多个方面进行辨证,因此需要专业、且经验丰富的医师处方用药。除了常见的内服中药汤剂外,还可在正规的医疗机构尝试一些中医外治手段,如中药眼雾化、针灸、耳穴压豆、熏洗等。
5
日常如何缓解干燥综合征
生活中该如何通过日常饮食、起居调摄等起到干燥综合征的辅助预防、治疗作用呢?
宋欣伟说大家不妨试试以下几个方法:
“
穴位按摩:
为缓解解眼睛干涩,可按摩晴明、攒竹、太阳、上迎、风池等穴位;为改善口干症状,可按摩太溪、水泉、阴谷、尺泽等穴位;关节肌肉疼痛,根据不同部位,取穴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医师。
各穴位顺时针或逆时针规律按压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
饮食调理:
可以多喝柠檬汁等酸性食物,促进唾液分泌,饮食清淡、戒烟戒酒,尽量避免进食过多油炸、过咸、腌制、熏蒸食物,值得注意的是清淡饮食并非完全吃素,仍要保证优质蛋白(蛋、奶、鱼、肉等)的充分摄入。
此外,可选用枸杞子、菊花、决明子、百合等滋阴、清热、润燥之品制作药膳以利于病情缓解,或者选择萝卜、梨、莲藕等食材改善相应不适。
“
起居调摄:
平时应注意口腔卫生,勤漱口以防龋齿;改善用眼习惯,减少持续用眼时间,建议每用眼半小时,就闭目养神或者远眺以减轻视疲劳;此外,多眨眼、少开空调或适当使用加湿器、热毛巾湿敷眼部等方法均可改善不适症状。
宋欣伟提醒,干燥综合征是全身性疾病,但90%以上患者会出现“干眼症”表现,当“干眼症”通过改善用眼习惯仍不能缓解,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应警惕“干燥综合征”已经偷偷找上门的可能,若合并出现乏力、关节痛、低热、皮疹等其他伴随症状,更应重视,及时至正规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就诊。若已经确诊为干燥综合征,规范治疗及随访十分重要,建议联合中医中药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使自身最大程度获益。
原标题:《春季到来,口干舌燥?小心是得了这个病!》
阅读原文